close

 

【書評】異常的正常家庭(圖片來源:博客來)

 

書中沒有獵奇的故事,而是抱持著嚴肅的態度,探討關於歷史變遷、政策沿革、社會態度和家庭觀念等因素,如何影響韓國的兒童人權發展。

雖然是這樣看起來極其沈重的主題,但神奇的是,整本書讀來非常順暢,即使內容並不缺乏數據佐證和概念解釋,也不會讓人感受到艱澀難懂。

(相較之下,《憤怒韓國》這本書就比較硬,我看了幾頁就先擱下了)

 

整本書以兒童人權作為貫穿全書的宗旨,內容則分為四大章節。

第一章探討對待孩子的方式,源自於父母將孩子視為自己的所有物,而不是獨立的個體。

因此衍生出生理上肢體暴力的虐待,心理和精神上則出現過度保護和忽略的照護方式,後者可以從吳曉樂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中,看到許多忽略孩子自身意志的故事。

這章有一個比較具爭議性的議題,就是體罰。學校禁止體罰大都已有法令規範,那關起家門後,父母對孩子的體罰也應該明令禁止嗎?

從該議題點出比較抽象的親權行使和介入問題。

 

第二章討論何謂「正常家庭」。

孩子是需要照顧的脆弱生命體,原生家庭自然是照護者的第一選擇。

然韓國社會對於單親家庭的不友善(書中尤其著重指單親媽媽),政策補貼亦將其排除在外,缺乏雙重支持的單親媽媽,間接促成蓬勃發展的收養制度。

 

第三章談及家庭主義。

作者認為家庭主義的誕生,源於韓國的歷史發展,韓國政府長期偏重經濟發展,社會福利制度不足的部分,幾乎全由家庭承擔吸收。

在社會防護網的組成中,公權力的存在薄弱,以家庭為單位的支撐力量顯得尤其重要。

由此形塑而成的家庭主義界定何謂「正常家庭」,進而影響社會價值和政策規劃,在社會價值和政策支持下,又回頭鞏固家庭主義。

長此以往,不利於包容多元家庭的文化發展。

 

第四章說明解決之道。

兒童是獨立的個體,卻又因年幼脆弱需要照顧,當親權行使失當的時候,作者借鏡瑞典的兒童權利相關政策,認為此時政府的公權力就應該介入,並以對兒童的最佳利益為判斷依據,才能避免悲劇再度發生。

 

雖然台灣本來就是移民社會,內建的社會基因相較於韓國,多了幾分包容,即便如此,性別平權和同性婚姻也是走了很長一段路,才有今日的景象。

就像前面提到的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,以及同個作家經過田調撰寫的小說《上流兒童》,其實同樣可以窺見台灣家庭中,親子關係的緊張和失衡。

日本電影《你是好孩子》中,亦出現教師家訪受虐兒家庭遭拒的窘境。

或許對於整個東亞文化圈,這本書都具有啟發意義,都能用來檢視自己國家和社會,是如何對待孩子的。


書名:異常的正常家庭

作者:金熹暻

譯者:簡郁璇

出版社:時報出版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書評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oD 的頭像
    RoD

    Read or Die

    R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